6000億的華為跑了 背後真相驚人……

6000億元!在華為2018新年獻詞中,華為輪值CEO胡厚崑表示,2017年華為全年銷售收入預計約60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5%。
難能可貴的是,華為的這6000億,不搞金融不炒房地產不上市,還有超過一半以上來自國外!同時2017上半年華為僅在中國就繳稅超676億,納稅額拿下民營企業500強第一。

2017年,華為不容易,利潤低導致人力成本高,「清退34歲以上員工」事件鬧得沸沸揚揚。2016年僱員費用高達1218億,同比增長了21%。2016年,華為員工共18萬,人均貢獻凈利潤只有20萬!
隨後,任正非炮轟深圳房價太高,提升了僱員的成本,認為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
任正非可不是只過嘴癮,這幾年,華為一直在逃離深圳!
房價有多恐怖?
假如說,有個人2005年舉家之力,投資50萬開了家公司,苦心經營,收益喜人。他能賺得多少回報呢?一般的企業,十年如一日的,純利潤在20%就不錯了(股神巴菲特的年收益為20%+),能達到30%就不錯了。
就按30%計算,參考最簡單的模式,每年都把所有的利潤拿出來繼續投入公司,10年後,50萬的公司會變成680萬。
但是如果,2005年,同樣這個人,同樣是手頭50萬元,在最具代表性的深圳寶安中心區全款買套房子,買時均價5000左右,現在單價在6萬多,總價值輕輕鬆鬆達到了600多萬。
再假如,當初他稍微有一點投資意識,咬咬牙,50萬,按照當時2成首付,買上5套的話,如今價值多少?
創業VS炒房,是一筆讓越來越多的人算出來有些驚心的賬,尤其在深圳。
「買房,對我來說,一樣是一種遙不成及的胡想。」一位在深圳騰訊總部工作的85后阿文告訴記者。
他在騰訊已工作4年,級別為T2級工程師,薪水接近3萬,在騰訊普通員工薪酬中屬於中等偏上,買房一事仍然無窮期棄捐。
高房價連騰訊員工都難以招架!
華為搬家?
2015年,無論納稅還是營收,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都位居東莞第一,雖然沒有公布具體數據,有人預計,營收達到千億級別,稅收20億左右。華為成為東莞最耀眼的企業。
如果華為終端仍舊留在龍崗,那麼這些成績本該屬於龍崗。可是如今被東莞成功挖走牆角。
關於逃離的目標區域,文章透露,華為在東莞松山湖已獲得了1900畝的土地,而且還在追加(華為在深圳佔有的土地總面積為2460畝)。
15151171971481.jpg
另有消息稱,除了華為手機研發會留在深圳,無線部分、華為大學、研發中心、中試中心等要搬至東莞松山湖華為基地,並能夠會在2017年、2018年停止大型搬家工作。
15151171975192.jpg
報告中顯示,在深圳,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5月,華為公司繳納個稅的人數持續減少,從去年的7.29萬降到了2016年一季度的6.3萬人,而到五月份員工則減少到2.05萬人。減少人員月均稅額4000元,測算減少年度稅源9.84億元。
華為方面也證實,在這期間從深圳遷出了20300人。綜合遷入遷出情況,2016年華為累積凈遷出深圳11200人。
今年什麼情況?查了下華為所在的龍崗區一季度經濟數據。稅收收入同比下降25.8%,看來,在2017年,華為還在跑。
15151171971136.jpg
要知道,在2016年,華為的產值還佔深圳龍崗區工業總產值的47%以上!
一邊是實業需要振興,一邊是房地產富得冒油
看到華為外遷深圳,上海急了,要知道,華為上海的員工超過1萬。
今年6月1日,任正非和上海市簽署戰略協議,其中一個重要事項是解決華為員工上海住房問題。
上海正在動用大量行政和財稅力量,阻擋高房價對高科技企業的驅離,能如願嗎?
企業不盈利,不慌?咱有地!
功能機時代的「中華酷聯」,華為依舊堅挺,他的老朋友酷派日子手機業務可不好過。
賣身樂視后,酷派依然沒有起色,之前有傳聞:酷派要被樂視賣了,竟是深圳地產公司要接盤。
報道還稱,目前酷派現在資產價值最大是「地塊」,信息港、松山湖以及甚至科技園北區都是非常好「地塊」。
其中,科技北區是2008年經濟危機時,酷派創始人郭德英低價購入的,聯合酷派信息港以及松山湖等地塊,酷派所持有的土地價值將近百億。
之前曾有報道,諸多上市公司的業績,正在被一線城市學區房秒殺。
2016年,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在A股上市的2918家上市企業中,有627家公司半年的利潤不足1000萬元。其中,395家上市公司陷入虧損狀態。於是,有「家底」的上市公司開始出售房產以改善業績。
上市公司賣房的故事,其實反映了樓市過熱背景下經濟形態的扭曲。
儘管房地產業與實業並不是相對立的,房地產業關聯的產業包括鋼鐵、水泥、化工、木材、家電、傢具、園林設計等60多個行業。
但當炒房收益遠大於經營時,資本逃離實體經濟是必然。
任正非深夜獨自一人打計程車,宗慶后坐高鐵二等座,董明珠出差住旅館從來不帶一個人,製造業的利潤是在血海里拼出來的,來之不易。
反觀,房地產大佬,買幾塊地,房價暴漲后,錢來得太容易,出行都是前呼後擁,喜歡邀請大明星來捧場!
15151172165862.jpeg
10年前,北京上海的房價一萬元一平米,10年後,10萬元一平米!房子還是那個房子!
10年前,我們是2G網路,用的是功能機,10年後,我們是4G網路,用的是智能機!華為即將引領5G時代。費用降了,手機變智能了,而且,價格不斷下降!通信業是科技進步的基礎,華為功不可沒。可華為的利潤率卻不如地產商。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地產業發展本身應以民生保障為主。認同請點下方大拇指?
Posted in 未分类Tagged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