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欧亚大陆上有三个最强帝国,其中一个竟然打败了中国

公元六到八世纪,欧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帝国正处于兴盛期,分别是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

可以说,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从阿拉伯半岛开始,经过战争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个地区。
一千多年前,欧亚大陆上有三个最强帝国,其中一个竟然打败了中国

最终,在天宝十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发生了战争,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其结果就是以唐朝惨败而结束,后世称这场战争为“怛罗斯之战”。此此战败,对于唐朝来说可谓是损失惨重,国力受损,好在家底够厚,经过两年休养生息,唐朝国力很快恢复。天宝十年,即:唐阿之战结束两年后,唐朝重振旗鼓,大肆征讨大勃律,军队由新任安西节度使统领。

可以得见,唐朝的恢复能力还是挺强的,两年前刚经历惨败,两年后就已有实力再次征伐,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唐朝的强大。当时,唐朝处于唐玄宗统治时期,享受着“开元盛世”带来的红利,自然底气十足。随着唐朝不断巩固西域,扫除周边势力,可以想象,照此发展下去,西域地区必然会重现汉时风光。
一千多年前,欧亚大陆上有三个最强帝国,其中一个竟然打败了中国

然而,就在这时,国内爆发了安史之乱,彻底打乱了原本部署。安史之乱被认为是唐朝衰落的诱因,尽管,后面平定了叛乱,却使得唐朝无力统治西域,且国内藩镇割据,为后来灭亡埋下了隐患。至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主流认为是来自于李林甫嫉贤妒能。

但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最起码不完全这么认为。

李林甫担忧拥有战功的将领会威胁到他的地位,遂大肆提拔少数民族将领,导致后来外族势力发展壮大,以至于再想除掉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从历史角度来看,安史之乱绝非单独事件,它的爆发是唐朝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存有多方面因素,主要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朝廷内部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一千多年前,欧亚大陆上有三个最强帝国,其中一个竟然打败了中国

叛乱发生后,唐代名将高仙芝在陕郡布防,他手上虽然有五万兵力,但是,多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还未经过正式军事训练,战斗力几乎没有,且军中还夹杂着不少边兵,长骑以及彍骑,此战对于高仙芝来说,并不抱多大的期望。

恰逢此刻,作为唐军统帅的荣王李琬前线暴毙,荣王仅是名义上的统帅,对正式作战并无实质性帮助,但他的死去,却使得无人能够约束监军边令诚,以至于边令诚在军队内指手画脚,嚣张跋扈,从而导致后面出现的悲剧。

封常清与高仙芝汇合后,认为凭借陕郡地区的这点新兵,是不足以抵抗叛军的进攻。于是,封常清建议应该将兵力退守城中,坚守潼关,高仙芝选择采纳。在撤退过程中,断后部队曾遭到叛军攻击,损失较大,好在唐军主力在高仙芝的率领下,平安撤入潼关。
一千多年前,欧亚大陆上有三个最强帝国,其中一个竟然打败了中国

高仙芝深知敌众我寡,刚一进城就命令所有士兵修筑城池,加强防御。没有多久,叛军即追至城下,领兵者为安禄山得力干将崔干佑。望着面铜墙铁壁的防守,崔干佑只能选择退兵,长安危机得以暂时解除。在古时,潼关为战略要地,叛军若想攻占长安,则必须拿下潼关。

换言之,高仙芝若能守住潼关,那么长安就能保住。可谁都知道,叛军既然选择起兵,绝不会止步于一座城池前,此次崔干佑退兵,一方面因其率领的是先头部队,且其中多为骑兵,并无拿下潼关的把握。另一方面,崔干佑此次追击,是以探查军情为主,在他们摸清潼关兵力虚实后,定然会携叛军主力卷土重来,到时潼关势必要经历一场血战。

在崔干佑退兵之时,远在蒙古地区的朔方镇武军城却激战正酣。这是安禄山的另一只大军,由麾下将领高秀岩率领,目标是拿下武军城。然而高秀岩这次可选错了地方,此地驻守的唐朝将领为大名鼎鼎的郭子仪,守军皆是身经百战的唐军将士,高秀岩率领叛军发动数次进攻,不仅毫无所获,反而自身损失惨重,溃不成军。
一千多年前,欧亚大陆上有三个最强帝国,其中一个竟然打败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