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国的挖土机全依赖日本引擎?中日引擎差异有多大?
为什么挖掘机用的都是日本发动机,而不是国产?今天算长见识了。
说到挖掘机,相信小伙伴们脑海里都会浮现那句经典的广告词,“挖掘技术哪家强,就到山东找蓝翔”,这句广告词已经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人们普遍会认为山东就是挖掘机的产地,但其实不然,国内的挖掘机的发动机几乎都是日本产的,而不是国产的。
发动机作为最复杂的关键零件,其性能决定着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日本在这一领域是世界的领先者,其引擎技术和制造工艺也是举世公认的。尽管近几年来,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但是在挖掘机上也同样存在差距。
挖掘机是由动力系统、工作装置、回转平台、行走装置等组成的一种大型工程机械。
在这些设备中,动力系统是“心脏”,主要由柴油机和液压泵构成,负责给全机输送能量和压力。而在动力系统中,柴油机又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复杂和昂贵的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挖掘机的工作效率、使用寿命和油耗。
那么,中国挖掘机为何要用日本引擎呢?原因很简单,以前中国没有足够的技术,所以只能向日本购买,并配套相应的零件。
几年前,国内挖掘机厂家生产的都是与日本引擎相匹配的产品。由于从日本引进的引擎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所以国内引擎厂家都会根据引擎的特点,调整自己的产品性能,并借鉴日本的技术和零部件,使得国内引擎在很多方面都依赖于日本引擎。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机器的质量和效率,国内机器还采用了日本人的驱动系统和液压泵,确保机器的运行稳定。以前国内机器都是打着日本人的旗号,却用着国产的标签。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开发成本和风险,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但也失去了自主创新的空间和机会,导致中国挖掘机长期依赖于日本制造的设备,只能被动地跟随别人。
人们通常进口他们的零件,然后组装和销售,这比中国便宜得多。
而且日本对很多行业都有严格的要求,不符合规定是不允许出厂的,所以日本电器在世界上以质量好而闻名。但是国内就没那么严格了。市场上发动机品牌很多,标准参差不齐,价格也不一样。挖掘机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只要超过那个时间,无论技术多么强大和先进,最终都会坏。
日本发动机的安全性能相对较好,因此日本发动机已成为许多人的首选。区分新旧挖掘机的方法与普通物品不同。例如,如果一台工时100小时的挖掘机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放置10年,它也是新的。如果它每天使用10个小时以上,那么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是旧的。
那个时候别说是徐工、中联重科了,哪怕是玉柴发动机生产厂也必须应用日本或者欧美的技术才能确保其自己生产的柴油机能够满足需求。因此,挖掘机生产厂们只能从日本购买对应的发动机、主油泵以及相关零配件,才能满足国产挖掘机对零部件的需求,从而确保这些挖掘机能够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依旧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会努力进行突破,并且尝试摆脱从国外引进技术和产品的这一缺陷,不管是中国自产发动机性能的提升,还是中国国产挖掘机的逐步电传化、降低本国挖掘机对发动机性能的需求,都意味着现今的中国挖掘机生产体系对日产以及其他国外厂商生产零部件的需求正在逐渐降低,随着中国挖掘机生产技术的进步,现今日本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供给,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了。
再加上最近“日本制造”已经不如过去那样精益求精了,甚至有日本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不惜在列车转向架这种根本就不能“节省”的地方偷工减料,导致日本制造的名誉陷入了严重的危机,这导致了现今哪怕国内有很多服役时间较长的挖掘机产品哪怕用的是当时的日本原装动力,他们的使用者也不会再有从日本采购原装零部件来为这些较为老旧的挖掘机进行维护的可能性。
随着这些挖掘机在维护和维修当中零部件的种类逐渐变化,哪怕它们体内依旧是用着“日本芯”,但这些日产设备和发动机在使用了大量的中产零部件进行替换和维护以后,之后很难说它们是不是日本生产的发动机了,也许,在这一批使用这日本核心零部件的挖掘机寿终正寝之后,国内就不会再有多少依旧使用着日本动力系统的挖掘机存在了。
至于中国现有依旧使用着大量应用着日本配件的各类大中小挖掘机,是因为它们体内当初高质量的各种日本配件至今依旧没有达到自身的寿命极限,只是随着日本更新耗材和零部件的质量逐渐退化,这些挖掘机将会视情况的变化逐步改用同型号国产耗材以确保自身维持运行,又或者因零配件的质量下降又或者停产而将逐步退役,在未来,中国境内使用日本核心零部件的挖掘机数量或将会变得越来越少。
中国基础建设的逐渐发展,挖掘机、吊车、装载机、重型货运车辆这一系列的国产基础建设工具,也将会因国家工业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制造强国之路的发展而逐渐被完全国产化,哪怕接下来对应的国外产品依旧存在,它们也不会对中国基础建设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也许,就算在未来没有了国外挖掘机和其他工业设备的支持,中国基建的发展也如同过去那样顺利。
中日两种发动机在技术、工艺、性能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目前使用的都是日本发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自主创新的可能和希望。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在发动机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例如,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并推出了国内首款可变压缩比汽油发动机等。
这些都表明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有能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引擎,为挖掘机等大型工程设备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