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出豪言:再給中國50年也造不出日本發動機,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國的汽車產業到現在為止,可以說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我國的汽車不僅在全世界范圍之內有著很好的口碑,而且現在我們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銷量正在逐漸的提升。
目前我國還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擁有龐大的發動機制造規模,但是盡管在這一方面情況我國已經有了很大起色,可是在先進技術上我們仍然與其他國家有一定的參差。
對此日本就曾經放出豪言,他們說就算再給我國50年的時間也造不出他們國家的發動機,那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這里日本所提到的發動機,就是在汽車制造當中所生產的發動機,并不是我們在航空領域當中所涉及到的航發。
而正因為這類發動機用在平時我們的汽車上,所以它與大家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極大。然而在這一類發動機上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目前我國發動機的水平的確在日本之后。
由于我國在汽車研制領域中起步比較晚,雖然到現在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相當不錯的國產車型,同時還研發出了自己的發動機。
但實際上我國發動機的水平在世界中目前屬于中端水平,我國更多的是學習了外資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才奠定了我們國產汽車工業的基礎。
而我國的汽車市場就是在全球范圍之內能有那麼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虧了我們在汽車的性價比上擁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對于高端汽車產品的生產,我們確實還有需要學習的地方,在發動機方面我們尤其需要繼續努力。
雖然我國的汽車產業鏈十分龐大,但是對于關鍵的零部件以及某些產品的研發上,我們的國企仍然與日本方面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差距,這導致了在某些產品和技術上,我們依然要從國外引進,對此,我國也在持續發力,以求打破這樣的局面。
而日本敢說我們50年也造不出他們的發動機,主要是因為他們對于發動機研發上所具備的技術,讓他們擁有了充足的底氣。
日本的汽車發動機制造業,最早的時候是在20世紀之初,雖然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也依賴于國外的技術和產品,但是在1930年到1940年期間日本企業開始自主研發,生產他們自己的國產品牌,在當時日本對于汽車建造的技術就已經逐漸崛起。
進而在二戰結束之后,他們又研制出了豐田,還有本田,這些到目前為止已經非常著名的汽車品牌,并且在發動機的性能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另外他們在與歐美國家合作的過程當中,也得到了發動機技術的大幅度提升,日本不僅僅他們的發動機非常的先進,與此同時他們也大量出口,絲毫不擔心自己的發動機技術或泄露,因為他們非常自信自己發動機無法進行仿制,確實日本的精密加工技術在全球范圍之內都是頂尖級別的,其他國家即使在擁有制造圖紙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先進的精密加工技術,也很難完成仿制,
所以日本所說的這件事情,也符合國家科研的一部分情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在發動機的研發上就處于較差的水平,我國能從起步較晚發展到現如今這樣的一個規模,就足以說明了我們的進步非常迅速。
而且我們既然能夠承認與日本在發動機上的差距,也正是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只要對我們的短板進行補足,就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進而追趕日本的發動機技術,待我國不斷摸索之后,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突破,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對我國的汽車產業有更大的信心。
不過在我們汽車研制過程當中,要能夠取得巨大的進步,也不光是僅憑單方面就能夠完成的。這不僅僅要國家對于車企的研發。
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時要進行主要引導產業發展的方向,然后在企業自主創新、不斷吸收消化并且具備創新的進行下,為我國獲取更為先進的技術,建造出更厲害的發動機。相信在這多方努力之下,后期我國在發動機領域中會逐漸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只要堅持下去,并且對技術不斷突破,我們現在與日本之間的差距,在未來也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