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庫克正式表態,鐵了心投奔「薅」了中企幾百億的印度市場

都知道,蘋果在過去這幾年里,頻繁在印度建廠,有將生產線外遷的趨勢。盡管外界的傳言不斷但蘋果官方卻并沒有表明態度,這也讓一些果粉始終不愿相信。然而,投奔印度市場的事情,終于塵埃落定了,庫克正式表態,印度市場對蘋果很關鍵,且未來將成為蘋果的主要生產地以及核心市場。言外之意,蘋果鐵了心要撤離中國,徹底不裝了!

在中美之爭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蘋果來了這一招,背后的意圖太明顯了,「去中化」已經全面提速,印度市場則成為了蘋果的「救命稻草」。根據公開數據來看,蘋果2022年在印度組裝的iPhone份額就已經超過了70億美元,未來還將持續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除了加快供應鏈的外遷,還游說富士康、和碩、緯創以及立訊精密等代工企業跟隨其腳步,赴印度建廠。明擺著,庫克已經鐵了心要在印度市場大展拳腳,想要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不可否認,印度市場是全球唯一一個在體量上,可以和中國市場抗衡的存在。但有一說一,消費人數多,不代表消費能力夠。更重要的是,印度市場早已失去了國內外企業的信任,蘋果卻執意前往,難道不怕被「割韭菜」嗎?

就在不久前,中國企業就被印度「薅」了幾百億的「羊毛」,十年的深耕,化為烏有,相信很多人都了解了,這家中企就是小米,最大的「冤大頭」。

早在10年前,小米就已經進入印度市場,且憑借著極致的性價比和產品實力,逐漸成為印度市場最受消費者喜愛的手機品牌,躍居第一。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官方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以所謂的「外匯安全問題」的理由,將小米在印度的555億盧比(47億元)扣押,和美的做法如出一轍,妥妥的「霸王條款」。

要知道,小米在過去10年,在印度市場都沒有賺到這麼多錢。根據數據來看,2020年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凈利潤為3.5億元。印度相當于徹底攤牌了,除了在印度掙到的錢,就連本金也別想帶走。而小米在過去這些年里,給當地解決了至少20000個就業崗位,且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這種「以德報怨」的市場,蘋果真的能笑到最后嗎?

話說,除了庫克外,其他企業早已對印度市場失去信任了,作為「果鏈」的重要成員,緯創率先打了「退堂鼓」,計劃全面撤出印度市場。緯創在印度市場開展業務已經超過15年了,比小米的時間還要久,但如今緯創也鐵了心要走,背后的理由,就不用深究了,前車之鑒太多了。

最后,小米不是第一家被印度市場「薅羊毛」的企業,也不會是最后一家,蘋果既然鐵了心要去,咱也不必留,手機這東西,沒有非誰不可,民族自信很重要!如果國人都不能支持自己的品牌,才會助長其他國家欺負中企的氣焰,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