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抱團」反擊了!中芯國際、海思助力, 外媒:玩脫了

半導體雖然起源于美國,但產業鏈已經全球化,各地發揮著各自的優勢,共同促進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美方憑借擁有的多個產業鏈上游優勢,已經獲得了豐厚利潤。

然而,美方似乎并不滿足,容不得其他地區領先,實施芯片限制不僅為了阻撓我們發展,還變相打壓其他競爭對手。于是后果顯現了,歐盟另立山頭,中企抱團反擊!

半導體行業的前期,美方的芯片產業各方面都很領先,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芯片巨頭企業,比如CPU巨頭英特爾、AMD,GPU巨頭英偉達,手機SoC芯片巨頭高通。

還有EDA、設備、材料等方面全球領先的企業。可以說,半導體優勢非常大,在全球多地的市場都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完全可以悶聲發大財,但美方的野心很大。

在看到我們的芯片產業開始發展時,就開始想法阻撓,不惜自己和盟友的企業受損。

 

比如,華為入局了芯片設計,做出了性能可以比肩美企的麒麟系列SoC芯片,性能一點也不遜于蘋果A系列和高通驍龍系列,甚至領先實現了5G集成基帶全球首發。

雖然麒麟芯片僅華為手機自用,市場份額也迅速增長,直接壓制了高通、蘋果的芯片市場份額。在被制裁前,華為手機市場份額超過蘋果,手機SoC份額超過了高通。

這其實也是美方實施芯片禁令的重要原因,直接讓台積電停止華為麒麟芯片的代工。

美方對我們實施芯片限制,不只是讓英特爾、高通等美企實施芯片斷供,凡是使用美技術的其他地區企業也受到限制,比如光刻機巨頭ASML、晶圓代工巨頭台積電。

因為要限制我們的中芯國際發展高端芯片,就阻撓歐洲荷蘭的ASML斷供了EUV光刻機。去年10月發布芯片限制新規后,又拉攏日荷兩方,要限制DUV等先進設備。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限制了我們芯片企業發展,還同時打壓了其他地區的芯片企業。

對此,歐洲的芯片巨頭們後來發現了這個問題,因為美方發布芯片限制規則后,美芯片企業會率先獲得許可,而其他的企業卻不行,這樣美企在出貨上就占據了優勢。

于是,在他們的推動下,歐洲近日通過了《歐洲芯片法案》,將拿出430億歐元進行補貼,大力提升當時的芯片制造工藝和產能,計劃2030年全球份額提到至20%。

在補貼的帶動下,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歐洲本土芯片企業,已決定投資建芯片廠。

還吸引台積電,考慮在德國投資建28nm晶圓廠。甚至連美企英特爾、格芯等美芯片企業也計劃在歐洲建廠。原因就是,歐洲補貼沒有美方芯片補貼那麼多圍欄細則。

歐洲的目標就是要與美國和亞洲同行進行競爭,不再跟隨美方,等于是另立山頭了。

美方限制已經給自己打上了「不可靠」的標簽,不只是歐洲,韓國、日本、印度等地都在發展本土芯片制造,誰也不想受制于人,比如三星計劃在本土建5個芯片廠。

如今,連一向緊跟美方的盟友都開始行動了,我們當然更不會落后。近日,我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目標就是要建立自己的標準,推進國內產業鏈。

也就是說,我們不再僅僅跟隨人家發展,我們要走出自己的路,打出一片新的天地。

這個委員會的成員名單,包含了國內芯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企業,有海思半導體、中芯國際、紫光展銳、華為等,就是要合力謀大事,也就是說中企開始抱團反擊了。

與此同時,美方芯片補貼的嚴苛細則,直接傷了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的心,讓他們開始猶豫要不要申請補貼。因為美方簡直于在給人家挖坑,想要把人家套住。

對此,俄媒《生意人報》近日表示,美芯時代開始落幕了,因為美方的芯片限制已經激起了各地自主造芯,芯片補貼也被玩壞了,美方在芯片方面的優勢會逐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