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叛變」?美科技巨頭接連行動,外媒:「脫鉤斷鏈」的代價

作為全球科技最先進的國家,美國在國際貿易中雖然一直把公平和民主掛在嘴上,但其自私又狹隘的舉動卻是有目共睹,完全見不得他人好,但凡有他國企業超越美企,老美就會想盡辦法奪取其核心技術,如果得不到,又會殘忍的毀掉對手。

東芝和阿爾斯通這兩起「慘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今,美國又把「黑手」伸向了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從兩年前的「芯片禁令」,再到前不久的美日荷三方協議,其野心顯然已不只是「打死」華為,而是妄圖通過「技術脫鉤」、聯合「圍剿」,徹底「堵死」中國科技的發展之路。

但讓拜登團隊沒有料到的是,中美之間的「芯戰」并未朝著其預想的方向發展,中國半導體芯片產業也并沒有因為EUV光刻機等核心設備材料的斷供而陷入停滯。反而是美科技企業,面對無法自由出貨帶來的嚴重反噬,率先扛不住了。

 

就在近段時間, 蘋果CEO庫克、三星掌門人李在镕均,ASML總裁溫寧格,以及西門子、高通、康寧等數十家國際科技巨頭負責人,紛紛接受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邀請,主要就是交流商討經濟合作。

除此之外,還有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以及其他多家美國科技巨頭也接連表態,計劃在4月份展開訪問中國市場的行動。

對此,業內紛紛議論道:拜登團隊這下估計要「傻眼」了,美國近些年極力推行的對華「技術脫鉤」舉措,如今卻慘遭自家企業集體「叛變」,得不償失。

至于這些國際科技巨頭為何如此會看重大陸市場,一方面是由于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成熟的消費市場體系,對于這塊巨大的「蛋糕」,幾乎所有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都難以舍棄。

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中國一直以來秉持著公平、開放的貿易原則,不僅提供了健康的商業環境,而且還給予了外資企業足夠的尊重、包容,這與美國「巧取豪奪」的霸凌行為,可謂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自從華為等中企被斷芯以來,美半導體就被貼上了「不可靠的」標簽。不只是中國企業,其他很多國際企業也擔心在美國發展的后果,一旦成長壯大為行業龍頭,很可能會被「盯上」,最終淪為美國鞏固自身科技霸權的「陪襯」。

正因如此,目睹諸多國際巨頭紛紛到訪中國市場的熱鬧景象,不少媒體紛紛表示:這就是搞「技術」脫鉤的代價,拱手把優秀科技企業推向中國市場,用不了20年,中國必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科技發展的焦點。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吸引外資或許有助于我國經濟科技水平的提升,但若想從根本上打破美芯的封鎖,還需靠我們自己不斷加大研發、埋頭苦干。正如人民日報所說:核心技術買不來,中國芯的破冰之路沒有捷徑,只有把核心技術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挺腰板,不懼任何對手。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