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與美國搞對抗,美媒喊話中國:后退一步,能忍則忍!
中美關系一直是大眾較為關注的話題之一,此前美國頻繁不斷的挑事給兩國關系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然而對于美國做出的這種行為,他們自己絲毫沒有反省,故而兩國已然有「針鋒相對」之勢,至此,美國媒體發表文章稱,中美應該各讓一步,并呼吁中國別再和美國挑釁對抗。
這些年來,美國所作所為可謂是令人難以接受,白宮更是將中國視為主要的敵人和對手!而這已經成為他們的主流思想,不管是美國政客發表的言論還是美國媒體發布的文章都能夠體現出這一思想。
甚至在這些年,美國一直致力于在國內打造反華潮流,凡是與中國沾邊的都被貼上了不好的標簽,想要給廣大民眾灌輸一種「中國是他們的最大威脅」思想,利用這種凝聚力和團結力炒作民粹。
然而這還并非美國的「殺招」,為了反華,他們還聯合盟友共同圍堵中方的科技與經濟發展,例如:逼迫荷蘭不得向中國出口用于制造芯片的光刻機以及對中國商品征收額外關稅等。
除此以外,美國還屢屢搞地緣政治博弈,試圖把歐洲大陸的戰火也引到亞洲這片土地,與澳大利亞英國簽署了核潛艇計劃,還聯合菲律賓在距離台灣島較近的位置打造軍事基地,諸如此類的行為都已經證明美國「亡我之心不死」。
然而面對美方如此過分的舉動,近期紐約時報一位專欄作家卻發表一篇文章講述美國該怎樣避免同中方發生戰爭。
該作者(克里斯托夫)在文章中提到,現在的中美關系就和1914年歐洲大陸的關系很像。不管是兩國政府的針鋒相對還是民間的互不相讓,都重現了當時的場景,而這很可能會讓歷史悲劇重演,所以克里斯托夫呼吁中美雙方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不僅如此,克里斯托夫還對當前的中美關系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認為美國對中方采取了錯誤的應對政策是造成當前中美關系緊張的一大因素,但也同時要求,中國能忍則忍,不要與美國直面「對戰」,除此之外,他明確指出美方這些做法其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轉移美國內部矛盾,二是因為中國的崛起讓他們感到不安。
他確奉勸美國應該積極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但同樣他也勸告中國能忍則忍,雙方各退一步。其實聽到這里這位專欄作者的分析與想法有其合理之處,「合作」方為發展之道!
其實這些年來對于美國的挑釁行為,中國一直在努力保持克制與冷靜,就是為了避免反擊手段,使兩國關系持續惡化,與白宮不同,北京盡可能的希望能夠用合情合理的手段,避免同美國發生斗爭或產生矛盾。
所以即便美國對我國企業實施毫無理由的打壓行為,我們都沒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是以一種包容開放的態度對待那些來到中國市場發展的美國企業,比如此前庫克到中國市場熱情考察,足以看出中國市場給這些美國企業帶來的良好發展體驗。
另外在軍事方面,中方也沒有效仿美國那樣不斷向周邊國家拓展軍隊和基地,也沒有在國際輿論上大肆貶低和鼓吹「美國威脅論」,中方從來不對他國進行無端的造謠和抹黑。
這些都能夠證明,來面對美國的無理對待,中方始終以一種理性包容的態度來對待。
甚至就連現在,美國不斷用主權問題大做文章一事舉例,中方對其都是進行勸告和警告,中方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動都是為了充分捍衛自己國家的領土完整,針對的目標也只是那些對我國造成損害的部分群體。從整個社會來看,中國同美國在對待彼此態度的問題上就有著明顯差距,所以也可以肯定,美國不斷推動兩國關系惡化,若是未來發生「不可預料」之事,中方并不需要為此負什麼責任。
拋開「外敵」不談,如今的美國,本就面臨著重重困境,除了諸多民生問題外,社會環境也面臨著挑戰,而這些問題美國政府難以解決,正在逐步反饋在美國的政治和經濟發展上。
眼下對于美國來說,解決自身問題已經成為最緊要的問題,可他們在此期間卻還是想方設法的想要維護自己所謂的霸權地位。
總歸來說,真正讓美國感到焦慮的并不是中國做出的所謂「威脅性舉動」,而是源于中國不斷進步,而他們自己卻在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如今,唯有美國解決自身那些難題,步入發展正軌,或許危機才能解決。
而至于中美關系緩和這一問題,中方已無法再作出任何讓步,只要美國肯「合作」,自然也就沒有「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