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來得如此之快!中芯國際果然不負眾望
中芯國際是大陸晶圓制造行業的引領者,擁有領先的芯片制造能力和產能優勢。可以說,中芯國際肩負著國內芯片制造突破的重任,國人也對中芯國際寄予了厚望。
然而,美方芯片限制不斷加碼,給中芯國際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導致芯片制造設備進口受到諸多限制。不過,近日中芯京城傳出好消息,中芯國際果然不負眾望。
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中芯國際排名全球第五,和第三、第四的聯電、格芯算是第二梯隊。第一梯隊是排名第一的台積電和第二的三星,兩家合計份額超過了75%。
目前,也只有第一梯隊的台積電和三星兩家,在晶圓代工技術上做到了7nm以下。
第二梯隊目前主要以成熟制程為主,不同的是,聯電、格芯兩家主要放棄了10nm以下先進制程研發,而中芯國際本來一直在努力研發,但因美方限制後來沒了消息。
實際上,自從芯片大佬梁孟松博士加入后,中芯國際的技術水平就開始飛速前進。不僅28nm水平不遜于晶圓大廠,14nm也早就實現量產,還研發了更先進的技術。
據之前梁孟松博士透露,中芯國際7nm技術開發已完成。本來計劃進入風險量產,但卻遇到美方限制10nm及以下制程,如今又限制14nm及以下,只能暫時擱置了。
另外,5nm和3nm最關鍵的技術也已經有序,但因為EUV光刻機限制也無法進行。
由此可見,如果不是美方實施芯片限制,說不定中芯國際早已實現了7nm量產,甚至會突破更先進的制程。這樣的話,制程上恐怕跟台積電、三星差距也不會這麼大。
盡管先進制程發展受限,但中芯國際迅速調整了發展方向,開始重點發展需求更大的成熟制程,并且提前進行布局,先后投資1700億元,在四地建了四個成熟制程廠。
不過在3月初,中芯國際對外表示,四個項目之一的中芯京城的量產時間向后推遲。
至于原因,中芯國際表示,中芯京城2022年底已進入試生產,但目前因為瓶頸機台的交付延遲,量產時間預計推遲一到兩個季度。除此之外,其他相關情況均未透露。
對此,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所謂的瓶頸機台交付延遲,這極有可能指的是光刻機。因為自去年10月份,美方推出了史上最嚴的出口管制新規后,又盯了DUV光刻機。
并且一直在向荷蘭方面施壓,希望ASML能夠像EUV那樣,再斷供了DUV光刻機。
但沒想到的是,反轉來得如此之快!僅僅時隔一個月,中芯國際近日對外表示,中芯京城量產時間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這充分說明,中芯京城的瓶頸機台問題已解決。
這之間的一個月時間,還真發生了不少變化。先是荷蘭方面宣布將跟隨美方實施先進設備限制,于是ASML迅速發表聲明,表示不針對所有浸沒式,還有一款可出貨。
然后,日本方面又宣布將限制六大類23種設備,東京電子、尼康等設備廠受影響。
這些情況似乎表示限制越來越緊,不過情況也越來越明朗,主要針對14nm及以下先進芯片制造設備。關鍵是,ASML確認,用于成熟制程的浸沒式1980型號可出貨。
這個型號的DUV光刻機,正好是中芯國際在建項目中所需要的。這樣的話,最關鍵的設備問題就解決了。另外, 近日ASML總裁親自訪華,自然也會進行相關的溝通。
中芯國際宣布下半年量產的時間,正是ASML總裁剛剛走后,此中深義自己理解吧。
不過,據知情人士表示,中芯京城量產推遲不僅僅是光刻機的問題,主要是在測試更多的國產設備。之前,中芯國際國產設備占比僅為10%,如今想要達到30-40%。
中芯國際其實一直在支持國產設備,這方面非常值得肯定。鑒于外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中芯國際當然也得提前應對。希望國產設備能迅速發展,徹底解決限制問題。
由此可見,中芯國際不僅加快自我發展,還在支持國內芯片產業鏈,果然不負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