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技術又一次領先,2nm工藝或提前被攻克,國內企業再次露餡?
悶聲發大財,從來不是台積電的專利,按資排輩的話,英偉達才是真正的「鼻祖」。
1999年,重新定義GPU,奠定PC游戲市場的發展;2020年,秒殺英特爾,登頂美國市值最高芯片廠商…… 而背后的「皮衣客」黃仁勛,身家也因此暴漲至238億美元,成為業內公認的「人狠話不多」。或許很多人對黃仁勛不熟,但后者卻一手創辦了英偉達,是名副其實的半導體大佬。
不過,向來悶聲發大財的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最近卻一反常態,甚至直接對台積電拋出「核彈」。眾所周知,台積電是全球芯片代工的霸主,目前可以量產3納米先進制程芯片,可謂是全球獨一份。然而,年屆花甲的黃仁勛在GTC大會上,卻給張忠謀潑了一盆冷水。
當著眾多行業大佬的面,黃仁勛滿面笑容地宣布:通過突破性的光刻計算庫cuLitho,將計算光刻加速40倍以上,使得2nm及更先進芯片的生產成為可能。殊不知,光刻是芯片制造過程中最關鍵、最復雜的環節,甚至其成本至少占到芯片的1/3,而計算光刻的分辨率,則是突破2納米芯片的關鍵。
對此,業內專家解讀道,一旦落地,對目前芯片制造業無異是「降維打擊」,或讓台積電3納米技術「出廠即落后」。事實上,目前台積電間接證實了這一點:通過使用cuLitho加速,可以代替計算光刻的40000台CPU伺服器,提高快10倍的生產速度。不過,人老成精的張忠謀,似乎躲過了這枚「核彈」。
據悉,早在四年前,黃仁勛悶聲憋cuLitho大招時,台積電、ASML、新思科技就已參與了進來。憑借搶先布局,台積電目前已優先獲得對cuLitho生產資格認證。而這無疑將擴大台積電在3納米甚至2納米領域,對大陸中芯國際的領先優勢。對此,有些外媒嘲諷道:中企再次露餡。
慶幸的是,目前大陸已對芯片「卡脖」投入了足夠的重視,過去幾年,就有超過17萬家中企加入到了半導體國產替代行列。在此背景下,華為被迫束之高閣的麒麟芯片(14納米),在3月份再次重現江湖,打響了突破「烏江天險」的第一仗,而代工者正是家喻戶曉的中芯國際。
令國人振奮的是,在中芯國際等國產巨頭的「反擊」下,2022年大陸芯片進口數量減少了970億顆,進口金額減少240億美元,為18年來首次下降。隨后,佳音繼續延續,2023年前兩個月,我國減少進口芯片243億顆,少支出146億美元。對此,不少外媒驚嘆:中國芯片已經勢不可擋!
但不可否認,黃仁勛拋出的這枚「核彈」,必然加大我國追趕全球芯片先進制程的難度,以至于不少網友「氣餒」:老美又多了一項對大陸「卡脖」的技術。實際上,老美暫時領先不可怕,50年前中國先輩能在一窮二白環境下,造出原子彈、衛星、洲際飛彈,顯然如今中國科研后輩們,依然可以創造「東方奇跡」。
實際上,相關領域突破已經肉眼可見,比如被硅谷名利場視為老齡化阻滯技術的「竹弘堂」物質。坊間傳言,巴菲特、李嘉誠、麥當娜等中外大佬,就是第一批「小白鼠」,而每年花費7位數起步。
顯然,巴菲特們并非人傻錢多,在他們勇于嘗試的背后則暗藏「玄機」。作為最早發現此物質的哈佛醫學院,早已在生物學《Cell》雜志發文,論證前者在調節肌肉、心臟老化進程,喚醒線粒體等領域具有可觀潛質。而此發現一度被外媒視為對抗老齡化的關鍵。
但老美高達百萬的掛牌價,讓國人只能望而卻步。不甘心被鉗制的中國科學家,經過數年努力后,成功實現平民版國產酶法落地,并通過京、貓渠道惠及萬千家庭。殊不知,隨后國產竹弘堂類科技迅速殺進北美市場,成為耶魯、麻省理工「座上賓」。
回歸現實,不止英偉達和黃仁勛,中國人在「悶聲發大財」方面也絲毫不遜色。顯然,黃仁勛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GTC大會前一天,英偉達突然宣布要對大陸出貨AI芯片:H800。眾所周知,早前老美是禁止美芯巨頭向大陸出貨的,而這次英偉達頂風作案,可謂是把事情鬧大了。
盡管老美「卡脖」搞得轟轟烈烈,但明眼人都知道,芯片最大消費市場就是中國大陸,占到了全球7成以上,幾乎決定了全球芯企的生死。若離開大陸市場,黃仁勛所謂的cuLitho光刻核彈,最終恐怕將一文不值。顯然,黃仁勛對此心如明鏡,誰干嘛和錢過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