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生效前,俄羅斯已失去歐盟北部90%市場:明年財政赤字達3萬億
歐盟對俄羅斯石油的禁運即將在下個月初生效,統計數據顯示,俄羅斯石油出口實際上已經受到了大幅影響:在天然氣出口之後,俄羅斯經濟的另一支柱石油及石化產品出口,又將遭到大幅影響,西方認為減少能源收入將削弱克里姆林宮投放到烏克蘭戰場的軍事資源。
彭博社的報道顯示,俄羅斯政府已經失去了其在歐盟北部國家90%以上的石油市場份額,在「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前,每天有超過120萬桶俄羅斯石油被運往這些國家,但現在,每天抵達鹿特丹的俄羅斯石油僅有9.5萬桶。
立陶宛、波蘭、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已經完全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以往,從波羅的海港口出口的石油主要運往歐洲,但現在有四分之三的石油被運往印度:在與歐盟談判後,印度獲得了寬限期,在禁令生效前裝載的俄羅斯石油將免於制裁,但必須在規定時間前交付。
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承認,由於歐盟和美國等國的新一攬子制裁措施,俄羅斯可能被迫削減石油產量,亞歷山大·諾瓦克還強調,俄羅斯政府的立場並未改變,「不會向適用價格上限原則的國家供應石油和石油產品。」
在禁令生效後,西方商業保險公司將不會為那些運載高於規定價格俄羅斯石油的油輪提供保險服務,這不僅導致這些石油無法被運送G7國家,也使得油輪無法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儘管仍有機會向亞洲和非洲等地區的買家出售石油,但實際上俄羅斯很難找到有足夠購買能力的買家。」
國際能源署認為,到明年,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將被迫下降到每天960萬桶,比現在的產量減少至少140萬桶,退後到2000年代的水平。對俄羅斯行業來說,這很可能意味着邦奎,因為油井一旦關閉就很難再重新啟動,俄羅斯在疫情期間曾減少了部分產量,事實已證明其無法恢復到此前的水平。
在西方石油巨頭開始撤出俄羅斯的同時,普京「必須弄清楚他的破油井到底有多亂」,蘇聯時代就已開採的油田已接近枯竭,即便是採用新技術也無法獲得更多的石油開採量,而且,俄羅斯無法在沒有固定買家的情況下開採石油:因為俄羅斯缺少足夠的石油儲存設施。
按照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的樂觀預測,俄羅斯石油產量會小幅下降,從目前的5.15億噸下降到4.9億噸,而石油出口甚至會從目前的2.43億噸增加到2.5億噸,但即便如此,俄羅斯政府的財政赤字仍將達到3萬億盧布,甚至更多。
能源出口是俄羅斯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一旦石油產業穿崩潰,那俄羅斯政府的財政預算必會受到巨大影響,經濟學家亞歷山德拉·蘇斯琳娜認為,俄羅斯政府顯然沒有意識到西方制裁的真正威力,「為預算赤字融資的來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困難,我真的希望財政部不要走到直接印鈔票的地步。」
烏克蘭外交部發言人奧列格·尼科連科引用歐盟理事會、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稱制裁對俄羅斯產生了實際影響,根據這些數據,俄羅斯GDP下降了5.5%-9%,貿易額下降了30%-50%,通貨膨脹率達到22%,超過1000家跨國公司離開了俄羅斯,這些跨國公司為俄羅斯創造了4%的GDP。
軍事上的極端不利局勢,加上制裁等導致的經濟衰退,被認為是俄羅斯政府不斷釋放談判信號的主要原因,但不管傳言是否真假,至少沒有公開報道顯示西方國家在向烏克蘭施壓逼迫其接受領土換和平的談判,倒是美國和歐盟等國家與國際組織,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巨額援助,這裡說的巨額援助不僅僅包括軍事援助,還包括經濟援助,得以讓烏克蘭政府能將這場戰爭繼續下去。此外,西方國家收容了大量烏克蘭難民,客觀上也減少了烏克蘭政府的部分壓力。